随着主要发达经济体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全球资本流动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一政策转向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多重影响,资本流动规模和方向均出现调整迹象。下面由湖南金证的小编为大家讲解下。 从债券市场来看,新兴市场主权债收益率普遍面临上行压力。国际投资者对利率敏感型资产的配置意愿有所减弱,部分资金从新兴市场债券基金撤离。数据显示,多个新兴经济体国债的外资持有比例出现下降,特别是那些财政赤字较高、外债规模较大的国家受影响更为明显。
股票市场同样经历资金流动变化。虽然部分新兴市场仍保持资金净流入,但整体来看,国际资本对新兴市场股票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成长型股票和高估值板块的资金流出压力相对较大,而具有稳定现金流和较高股息率的防御性板块相对抗压。 汇率市场呈现分化走势。那些经常账户盈余较大、外汇储备充足的新兴市场货币表现相对稳定,而依赖短期资本流入的经济体货币波动加剧。部分新兴市场央行已采取干预措施来稳定本币汇率,包括动用外汇储备和调整利率政策。 从地区分布看,亚洲新兴经济体整体表现相对较好。该地区多数国家拥有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较为平衡的国际收支状况,对资本外流的抵御能力较强。相比之下,部分拉美和非洲新兴市场面临的压力更为显著。 这一轮资本流动变化也促使新兴市场进行政策调整。一些国家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控制短期外债规模;另一些国家则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来增强对长期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这些措施的效果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步显现。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新兴经济体的受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各自的经济基本面、政策空间和外部缓冲能力。随着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持续,新兴市场资本流动可能继续面临调整压力。
|